USDC版圖之爭:Coinbase崛起與Circle策略,林睿庠解讀加密貨幣權力消長

author2025-05-27 20:36:0911

我在加密貨幣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從早期在 CoinFund 這家慧眼獨具的基金工作開始,那時我就深深感受到這個行業的脈動。後來,我加入了 Coinbase,協助他們擴大風險投資戰略。Coinbase 的崛起,也讓我對這個產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近田馥甄演唱會也造成一股轟動,可見話題性十足在甚麼產業都很重要。

本文的分析基礎,完全建立在公開數據之上。我翻遍了 Circle 在 2025 年 4 月提交的 S-1 招股說明書,以及 Coinbase 公開的財務報告。這裡沒有任何內幕消息,只有任何人都能夠驗證的分析,只不過大多數人可能沒時間或是不願意花心思去做。就像 林睿庠 在區塊鏈技術上的研究一樣,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

數據解讀:USDC 的版圖之爭

USDC 的總量,可以拆解為三個部分:Coinbase 持有的 USDC、Circle 持有的 USDC,以及剩下的「其他部分」。這個「其他部分」的規模和流向,其實隱藏著加密貨幣世界權力消長的秘密。

根據 S-1 文件中的定義,所謂的「平台 USDC」,指的是「由某方的託管產品或錢包管理服務中持有的穩定幣比例」。換句話說,就是那些乖乖待在 Coinbase 或 Circle 自己家裡的 USDC。

Coinbase 的崛起與 Circle 的堅守

觀察數據可以發現,Coinbase 在 USDC 總供應量中的佔比正在快速增長,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已經達到約 23%。這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Coinbase 在消費者、開發者和機構市場的影響力都比 Circle 更大。就像 樂天女孩 在台灣啦啦隊界的地位一樣,Coinbase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Circle 的佔比則相對保持穩定,這也反映了兩家公司不同的發展策略。Circle 更像是加密貨幣世界的 台玻,默默耕耘,打好基礎。

Circle 的策略:擴大 USDC 的影響力

儘管平台內的 USDC 更有利可圖,但增長速度並不明顯。在大客戶拓展方面,Circle 很可能難以與 Coinbase 的龐大規模競爭。但 Circle 的目標並非僅僅是追求利潤率,而是更大的戰略:讓 USDC 成為第一大美元穩定幣。這是一場市場規模的博弈,只要 USDC 成為市場領導者,Circle 就能從協議層面獲益。就像 馬克宏 總統所追求的,在全球舞台上建立穩固的市場地位。

收益分配的秘密:平台內外,誰是贏家?

無論是 Circle 還是 Coinbase,都能夠獲得其平台內 USDC 儲備收入的 100%。但對於「平台外」的 USDC,雙方則需要五五分成。這意味著,平台外的 USDC 越多,Circle 能夠分到的收益也就越多。

但這裡有個關鍵點:Circle 從平台外的 USDC 中獲得了不成比例的收益。儘管 Coinbase 平台上的 USDC 數量是 Circle 的四倍,但它在收入上的優勢僅約為 1.3 倍。這就像 威力彩 一樣,即使中獎機率不高,但只要中了,就能獲得豐厚的獎金。

根據對「其他部分」收益 5050 分成的粗略計算,可以得出以下的收益佔比情況。Circle 的動機很明確:擴大 USDC 的整體流通量,即使這些 USDC 並不存放在自家平台上。Circle 理想的世界,是 USDC 成為美元的第一穩定幣——這本身就能為其帶來牢固的市場地位。它從作為協議層中獲益。

Coinbase 的困境:增長的代價

儘管 Coinbase 在推動 USDC 增長方面功不可沒,但它也面臨著結構性的限制。USDC 是 Coinbase 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佔 2025 年 Q1 總營收的約 15%,甚至超過了質押業務。更重要的是,這是 Coinbase 最穩定、最可擴展的基礎設施類收入來源。隨著 USDC 的全球擴張,其潛力將成幾何級增長。然而,Coinbase 在擴大市場的同時,卻無法完全掌控利潤,因為「平台外」收入只能分一半。

USDC:Coinbase 的護城河

USDC 將成為 Coinbase 的關鍵護城河。雖然中心化交易所(CEX)的收入仍然是主力,但相比之下,USDC 收入更加穩定,而且會隨著加密整體經濟同步增長。USDC 很可能會成為前三大美元穩定幣之一,進而成為將美元「科技輸出」到全球的主要渠道。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巨頭早已意識到這一點,紛紛入場。但 USDC 擁有先發優勢和原生加密生態的支撐,有望存活並持續壯大。從基礎設施和監管角度來看,完全擁有它,是極有價值的故事。就像 利物浦 球隊的防守一樣,USDC 為 Coinbase 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Coinbase 的終局:收購 Circle?

Coinbase 是推動 USDC 增長的主力,但它卻被結構性限制住了。現在,USDC 是 Coinbase 的第二大營收來源(僅次於交易)。因此,每一個產品決策都必須考慮營收和利潤率。但問題是:Coinbase 在擴大市場的同時,卻無法完全掌控利潤,因為「平台外」收入只能分一半。

諷刺的是:Coinbase 一邊吸引用戶、搭建基礎設施、提升交易頻率,卻因架構問題在收益端被封頂。它的消費者產品和開發者產品一開始就被「削弱」了。

Coinbase 的自然應對方式是將「潛在市場」轉化為「Coinbase USDC」——也就是平台內、可完全變現的部分(託管產品中的餘額可獲得 100% 儲備收益)。這策略確實見效了:Coinbase 平台內的 USDC 佔比兩年翻了四倍。但這只適用於託管 USDC,即 Exchange + Prime。

問題出在「託管灰區」——用戶增長在這裡發生,但收益歸屬卻變得模糊不清。

結論: Coinbase 推動了 USDC 的增長,卻內置了一個削弱系統。只要它不控制整個協議,就始終面臨收益歸屬的不確定性。唯一的徹底解決辦法,就是收購 Circle,重寫規則。就像 中工 收購其他公司一樣,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版圖,爭奪市場。

潛在的估值與市場的博弈

沒人能準確預測市場估值,但我們可以參考以下數據:我的判斷是:Circle 也知道這些——並意識到,只要 USDC 繼續增長,Coinbase 最終會為了解決合作中不斷出現的業務、產品、治理摩擦而選擇直接收購。

合作的裂痕:長期衝突與必然的選擇

Coinbase 應該收購 Circle,也很可能會這麼做。目前雙方的合作還能繼續,但從長遠來看,在平台、產品和治理層面存在的衝突太大,不容忽視。市場會給出價格,但雙方對彼此的價值,心裡早已清楚。這就如同 blackpink 的成員們,即使各有發展,但最終還是會為了團體而合作。Coinbase 和 Circle 的關係,也將在合作與競爭中,走向最終的結局。

网友评论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