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in(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這個概念,初聽起來確實有些抽象,不像公鏈、DeFi,或是那些靠迷因(MEME)迅速竄紅的加密貨幣那樣,能給人直接的感受。但仔細想想,DePin 或許才是真正擁有更廣闊應用場景的潛力股。
DePin 的特殊之處,體現在它所涉足的業務領域和服務對象上。 它們不只侷限於虛擬的 Web3 世界,更深入到實實在在的雲計算、雲渲染、檔案儲存、網路熱點,甚至是氣象領域等。例如,Aethir 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雲計算平台,專注於 AI 訓練與推理、遊戲計算等領域,已經開始為 Web2 的企業提供大量的雲計算服務。 再如 GEODNET,它基於 GNSS 衛星參考站的地理與氣象數據信息平台,正致力於為農業、工程、交通、地質等領域提供服務。
然而,DePin 項目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使得相關數據的獲取變得異常困難。公鏈的工作原理雖然各有不同,但許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處。DeFi 產品和 MEME 的數據更是同質化嚴重,因此這些數據相對容易取得。 然而 DePin 項目之間差異極大,其主要工作可能根本不在區塊鏈上執行,這也是為什麼 DePin 賽道的數據經常被忽略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股市震盪,身邊不少朋友都在討論著仁寶股價的走勢,也有人關注著主權基金的動向,希望能從中找到投資機會。但相較於這些傳統金融市場,DePin 似乎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想,或許是因為它太過新穎,也太過「硬核」了吧!
Defillama 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數據平台,但主要還是聚焦於 DeFi 項目。而 @tokenterminal 則是一個更全面的數據平台,關注範圍更廣,涵蓋了更多類型的項目與數據。 近日,@AethirCloud 與 Token Terminal 建立了深度合作。 具體有多深入的合作呢?雙方合作在鏈上建立了 #Aethir 智能合約的標記註冊表,這是 Token Terminal 專用的數據工具,用於標識 Aethir 應用在鏈上的各種行為和數據,在此基礎上可以對 Aethir 的鏈上數據進行標準化計算。
基於此,Aethir 被納入基礎設施分類,與其他同類項目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接下來,我們將對幾個主要的 DePin 項目進行一番比較。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 DePin 賽道的價值所在。透過數據的分析,希望能更清晰地描繪出這個領域的潛力與挑戰。
要衡量 DePin 項目的需求情況,我們可以採用「協議費用」和「協議收入」這兩個指標。 協議費用指的是一段時間內所有用戶支付的費用總和,它能夠反映 DePin 項目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 舉例來說,過去一年裡,Aethir 累計產生了 5870 萬美元的協議費用。在 Token Terminal 統計的基礎設施市場裡,Aethir 佔據了 5.7% 的市場佔有率。
Aethir 的協議費用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它總體上呈現增長的趨勢,與 Web3 行情的牛熊並沒有太大的關聯。今年三、四月份,幣市明顯處於下跌的環境,然而 Aethir 在這段時間的協議費用卻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這主要是因為 Aethir 是一個企業級的雲算力平台,它的服務對象和收入來源主要是 Web2 領域的遊戲公司、AI 企業等等。 換句話說,Aethir 的客戶並不是那些在二級市場上追漲殺跌的散戶,而是真正需要算力的企業。
協議收入則是協議費用減掉分紅以後的留存部分,它可以反映 DePin 項目的淨資金流入以及收入分配系統。 舉例來說,過去一年裡,Aethir 累計分紅 2220 萬美元,留存的協議收入為 3650 萬美元(5870-2220 = 3650)。
表中協議費用與協議收入數據主要來源於 Token Terminal,Geodnet 的數據則來源於 Defillama。
相比之下,公鏈類產生的協議費用最高。畢竟,公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記帳體系或數據庫,本質上也是一種 DePin。只不過,公鏈作為 Web3 生態的主要載體,通常不會被特別標記上 DePin 的標籤。
除了公鏈類以外,Aethir 是協議費與協議收入最高的 DePin 項目。 曾經紅極一時的 Filecoin,其協議費用甚至不到 Aethir 的十分之一。
如果我們用 FDV(完全稀釋估值)分別除以協議費用和協議收入,這個比值類似於傳統金融市場中市盈率的計算邏輯,可以用於評估和比較項目的價值。 經過對比發現,Aethir 的 FDV/Fees、FDV/Revenue 比值均是最低的,這或許說明,相對於表中的這些項目,Aethir 可能是最被低估的。
有趣的是,這並不是因為 Aethir 沒有上線幣安現貨交易。另一個項目 $GEOD 上線的交易所更少,但是該項目的這兩個比率也高於 Aethir。
DePin 節點指的是在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中,真正提供服務的物理基礎設施。這包括 GPU、CPU、雲服務器、存儲設備、無線熱點等等。 活躍節點越多,意味著 DePin 網路的服務能力越強,但同時服務總成本也會越高。
其中,活躍節點數據主要來源於各個項目的官網,Akash 的數據來源於 IOTX 開發的 depinscan 平台(一個 DePin 數據平台,可以查看各 DePin 的社交數據、代幣市場數據,甚至是節點在全球的分布圖等信息)。
由於不同類型基礎設施的節點成本相差很大,因此我們需要在同一個類別內進行活躍節點的數據比較。 在 GPU 類型裡,顯然 Aethir 是節點數量最多的。 在這一類項目中,Render 是市值排名最高的,然而在其官網上並未找到活躍節點的數據,僅僅找到了項目運行以來總的節點數量,即 5600,然而該數量僅為 Aethir 活躍節點的的 1.3%。
在雲服務類型裡,以太坊是節點數量最高的。
如果我們仍然使用 FDV 除以活躍節點數,以此作為價值/成本的乘數來衡量 DePin 項目的價值性。 雖然不同類型的節點成本不同,但是 GPU 的成本大概率會高於雲服務器、存儲設備等硬件。 因此 Aethir 的「價值/成本」乘數最低,再次說明 Aethir 可能被低估。 在 Aethir 之後,Helium 的乘數也很低,從供給側維度來看,它也有可能被低估。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一個網路的價值與活躍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我們可以使用鏈上活躍地址數作為生態綜合比較的指標。 表中的活躍地址數主要來源於 Token Terminal,計算的是近一年以來平均每日的活躍地址數。Theta 的數據來源於其官網,應該是近一天以來的數據。
毫無疑問,活躍地址最多的是 Solana 公鏈,其次是以太坊。當然,不同用途的 DePin 網絡沒有直接的可比性。
在 GPU 計算類的 DePin 項目中,活躍地址最高的是 Theta,但其數據來源於官網,且並不是年平均數據,與其他同類項目的數據未必具有可比性。 在可比的前提下,Aethir 是活躍地址最高的 GPU 計算類 DePin。
在這裡,我突然想到最近青鳥行動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大家對於政策的參與度越來越高,這也讓我意識到,一個項目的生態活力,除了鏈上數據,線下的社群互動同樣重要。不知道 Aethir 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呢?
在不考慮數據可比性的前提下,Theta 可能是被低估的 GPU 計算類 DePin。 在可比的前提下,Aethir 仍然是被低估的 GPU 計算類 DePin。
接下來,讓我們聚焦於 Aethir 這個項目,深入剖析其價值所在。 在前面的數據分析中,我們已經看到 Aethir 在協議費用、協議收入以及活躍節點等方面都表現出色,但這些數據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Aethir 作為首個接受 Token Terminal 深度數據獲取的 GPU 計算類 DePin 項目,這本身就代表了一種開放和透明的態度。 透過 Token Terminal 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 Aethir 的鏈上行為和數據,進而更準確地評估其價值。
根據 FDV 與需求、供給、活躍地址數平方的比例數據,$ATH 可能是處於價值低估的狀態。 這意味著,相對於其潛在的價值,目前市場給予 Aethir 的估值可能偏低。 當然,價值發現需要時間,市場也可能存在非理性的因素,但從長遠來看,真正有價值的項目終究會被市場認可。
與其他項目不同,Aethir 等主要服務於 Web3 以外領域的 DePin 項目,其收入與幣市波動的關聯性較低。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意味著 Aethir 的收入來源更加穩定,不會受到幣市牛熊的影響。 相比之下,許多 Web3 項目過於依賴二級市場的炒作,一旦市場情緒轉變,收入就會大幅下滑。
Aethir 的收入表現出穩定的增長趨勢。 這也印證了其在 Web2 領域的客戶需求正在不斷增加。 換句話說,Aethir 正在透過其雲算力服務,為 Web2 企業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
另一方面,以 Aethir 為代表的 DePin 項目,從非 Web3 領域獲得收入,這在幣圈是極為罕見的。 這意味著,這類項目的主要收益模式並不在二級市場,甚至有可能為幣圈從外部吸金。 這樣的項目,才真正具有長期發展的潛力。
最近WTT(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的比賽看得我熱血沸騰,各國好手在球桌上奮力拚搏,展現了體育競技的魅力。 其實,DePin 賽道也像一場激烈的比賽,各個項目都在努力創新,爭奪市場份額。 而 Aethir 就像一位潛力新星,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爆發,但其穩定的表現和獨特的優勢,讓人對它的未來充滿期待。 當然,比賽的結果充滿變數,Aethir 是否能最終勝出,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外,這幾天蘇花公路又因為坍方而交通中斷,更突顯了基礎建設的重要性。DePin 概念的興起,或許能為解決這類問題帶來新的思路。
DePin 的發展,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它們面臨著技術、市場、監管等多方面的挑戰。 但正是這些挑戰,才讓這個領域充滿了機會和可能性。
要讓 DePin 真正走向大眾,需要解決許多問題。 例如,如何提高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如何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 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激勵機制? 如何應對各國不同的監管政策? 這些都是 DePin 項目需要持續探索和改進的地方。
另一方面,DePin 的發展也需要更多的參與者。 除了開發者和投資者,還需要更多來自傳統行業的企業和用戶加入進來。 只有當 DePin 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展現出其真正的價值。
回想起前陣子苗博雅和孔令奇因為一些事件在網路上引發討論,讓我意識到,即使在看似去中心化的 Web3 世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合作仍然至關重要。 DePin 項目要取得成功,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創新,更需要建立一個健康、透明、公平的社群。
最近天氣變化大,身邊不少朋友都得了哮吼,讓我更加關注健康和生活品質。 DePin 的發展,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讓我們能夠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地獲取各種服務。
雖然 DePin 的道路還很漫長,但其潛力是毋庸置疑的。 讓我們一起期待 DePin 的未來,相信它將為我們的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改變! 就像最近總統府釋出的520優惠,讓人感受到政府對於推動產業發展的用心。 DePin 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才能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