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Llama的數據像一記重拳,狠狠地砸在那些還沉浸在牛市幻夢中的人臉上:穩定幣市值突破歷史新高,超過2346億美元,相較於2023年8月的1240億美元低點,幾乎翻了一倍!這簡直是個奇蹟,尤其是在加密貨幣市場一片愁雲慘霧的背景下。
但等等,事情沒那麼簡單。如果你也信了那些“穩定幣暴漲預示牛市回歸”的鬼話,那你可能要失望了。穩定幣的確風光無限,USDT仍然穩坐頭把交椅,市場份額超過62%,但加密貨幣總市值呢?過去兩年,它的確也經歷了類似的過山車,從2萬億美元攀升到4萬億美元,但高點卻停留在去年12月,現在已經回落到2.8萬億美元附近,跌幅高達30%左右。這就產生了一個令人困惑的悖論:為什麼穩定幣市值一路高歌猛進,而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卻持續萎靡不振?難道這波穩定幣的增長,跟我們期待的加密貨幣盛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背後恐怕隱藏着更深層次的邏輯。
穩定幣與BTC價格的關係,就像一對熱戀情侶,過去總是如膠似漆。從下圖可以看出,去年12月之前,兩者的走勢幾乎同步,BTC漲,穩定幣也跟著水漲船高;BTC跌,穩定幣也難逃厄運,只不過波動幅度略有不同。2020-2021年牛市期間,USDT增發與BTC價格更是呈現高度正相關,相關係數超過0.85。這也難怪,畢竟當時增發的USDT,大部分都湧入了BTC市場。
但現在,這對“情侶”似乎出現了裂痕。目前的走勢,讓人想起2022年初,當時也出現了一段時間穩定幣市值擴大,但BTC反而回撤的尷尬局面。但這次,情況可能有所不同。這次週期的新增資金,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直接大範圍流入BTC現貨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3月衍生品未平倉合約仍維持在540億美元的高位,而交易所的現貨穩定幣淨流入卻相對疲軟。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大量的穩定幣,被用於高風險的槓桿交易,比如期貨、永續合約,而不是實際的持幣需求。說白了,很多人只是把穩定幣當成一種投機工具,甚至是對沖風險的手段,根本就不是為了長期持有BTC。這種玩法,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
更重要的是,穩定幣的應用場景,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年前,穩定幣還主要集中在加密貨幣這個單一市場中,但現在,它已經開始「脫虛向實」,走出了加密貨幣的圈子,觸及了更廣闊的世界。Visa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新興市場,約47%的用戶使用穩定幣進行美元儲蓄,43%用於更優的貨幣兌換,近40%的用戶將穩定幣用於實際支付,比如購買商品、跨境匯款或者支付薪資。在土耳其、埃及等通脹率超過50%的國家,穩定幣持有者數量同比增長400%,成為居民保值資產的核心選擇。這意味著,穩定幣正在成為一種真正的貨幣替代品,一種可以抵抗通脹、方便快捷的支付工具。PayPal這樣的電子支付巨頭,其穩定幣PYUSD已經接入eBay、Shopify等超過100萬商戶,2025年第一季度交易額突破12億美元。貝萊德更是預測,2028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將達到2.8萬億美元,滲透全球5%的跨境支付和15%的零工經濟。
因此,當前穩定幣市場規模的擴大,不僅僅局限於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增長,更在於其應用規模本身的擴大。曾經的相關性,正在從數字上變弱。穩定幣不再只是加密貨幣的附庸,它正在發展出自己的獨立價值和生態系統。
既然穩定幣和加密貨幣市場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那我們該關注什麼呢?別再只盯著那些虛無縹緲的幣價了,把目光聚焦到穩定幣流入大型交易所的數據變化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穩定幣流入量的激增,往往與局部頂部或底部相吻合,預示着市場波動性的增加。最近一次的激增,超過了925億美元,是歷史上最高的流入水平之一。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大量的穩定幣湧入交易所,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市場上充斥着蠢蠢欲動的資金,它們渴望抓住任何機會,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這種情況下,市場很容易出現劇烈的波動,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大規模的拋售或買入。對於那些沒有做好準備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災難。所以,密切關注穩定幣的流入數據,是判斷市場風險的重要指標。不要被那些“牛市要來了”的口號迷惑,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生存下去。
儘管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但市場的起起伏伏正帶來更多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推動了行業進一步向前邁進,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的與價格變化相一致。
上周的一則新聞報道頗具諷刺意味:據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道,資產管理巨頭富達投資正推進發行自家穩定幣,當前正處於測試後期階段。富達,這家傳統金融界的龐然大物,也要加入穩定幣的戰局了!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穩定幣的潛力,已經得到了傳統金融機構的認可。它們不再滿足於坐收漁翁之利,而是要親自下場,瓜分這塊巨大的蛋糕。可以預見,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巨頭加入穩定幣的競賽。這對加密貨幣市場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於,傳統金融巨頭的加入,可以帶來更多的資金和用戶,推動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挑戰在於,它們也可能利用自身的優勢,壟斷市場,擠壓小型加密貨幣企業的生存空間。
我們不得不承認,穩定幣才是加密貨幣市場,或者說區塊鏈目前最大的應用。但這種底層應用帶來的價值變化和承載,或許會悄悄改變些什麼。畢竟,它也算Web3用戶的一種擴張,只是還未帶來真正的質變。或許,穩定幣的普及,會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區塊鏈技術,但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使用加密貨幣。這就像互聯網的早期,人們只知道使用電子郵件和瀏覽網頁,而不知道TCP/IP協議是什麼。這種用戶擴張,或許是Web3走向主流的必經之路,但它也可能導致Web3精神的消解。當加密貨幣不再神秘,不再具有顛覆性,它還能吸引那些理想主義者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至於加密貨幣市場是否會最終受益於穩定幣市值規模的擴大,誰知道呢?雁過留聲,風過留痕,總會被拔點羽毛吧。但最終能剩下多少,落入誰的口袋,恐怕還是要看各自的本事了。